详细信息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研究
作者:宋梦珂[1];
第一作者:宋梦珂
机构:[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一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导师:张义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属性;民法保护的难题;民法保护的完善
摘要:2003年“李宏晨诉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娱乐服务合同纠纷案”拉开了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研究的序幕,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虚拟财产类型,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发了诸多探讨。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确立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明文规定应当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但是该原则性规定过于空泛,缺乏可操作性。除第一百二十七条外,目前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来解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纠纷,司法实践中法官审判结果各不相同,大量法律纠纷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针对该问题,本文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基本理论入手,对我国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民法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完善建议。本文除引言和结语部分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基础理论。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界定及所有权归属的论证,厘清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是对其进行民法保护的前提。通过对目前理论界的物权说、债权说、知识产权说和新型财产权说进行梳理与分析,认定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物权客体更为合适。网络游戏运营商基于原始取得拥有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所有权,但玩家可以通过交易、赠与等方式继受取得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所有权。第二章分析我国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司法实践现状。通过考诸案例,发现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属性难界定、侵权主体难确定、财产价值难衡定、精神损害赔偿难认定等多种难题。对这些难题进行剖析后总结出我国目前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立法的缺失,二是缺乏多样化保护机制。第三章针对我国目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民法保护存在的难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保护建议。物权保护方面,首先要明确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再对其进行具体的保护;合同保护方面,通过控制格式合同和明确网络游戏运营商的行为规范来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玩家的权益;在侵权责任保护方面,要明确侵权责任主体和明确归责原则的适用;同时要完善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其他保护方式,比如建立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价值评估机制,构建在线争议解决机制,以多种方式构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民法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